瑜伽经 ~ 古印度智慧及其在现代的应用

瑜伽经是瑜伽哲学的核心文本,由古印度哲学家帕坦伽利编纂。 这段经文描绘了瑜伽练习和精神探索的道路,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人,作为更深入理解人性和心灵运作的指南针,而不仅仅是锻炼和健康方法。 本文通过其结构、内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哲学的比较,探讨了瑜伽经的深度。
瑜伽经
瑜伽经的结构和内容
瑜伽经分为四个章节 (padas)。 每一章都侧重于一个不同的主题,每一章都详细描述了瑜伽的哲学、练习、精神成果和最终成就。 这种系统的结构是全面理解瑜伽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1. 三摩地帕达
第一章 Samadhi Pada 介绍了瑜伽的基本哲学。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瑜伽的本质,瑜伽被定义为“心灵工作的停止和静止”。 这里的“心”一词是指心灵的整个活动,包括思想、感受和记忆,控制这些波动被认为是迈向瑜伽最终目标的第一步。
- 三摩地 Pada 详细解释了心理的各种状态,并深入讨论了为达到“三摩地”而准备心灵的阶段,“三摩地”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心的运作是静止的。 心理状态根据它们的专注和纯度水平进行分类,通过这些分类,可以显示通往自我意识的道路。
- 还提到了精神集中 (dharana) 和冥想 (dhyana) 等实用方法,并介绍了使心灵运作平静下来的具体方法。 据说,当心灵的运作安静下来时,真实的自我 (purusha) 就会显现出来,通往真理知识的道路就会打开。
2. Sadhana Pāda(练习章)
Sadhana Pada 强调瑜伽的实践方面。 特别是,本章系统地解释了八支(阿斯汤加瑜伽),并展示了瑜伽练习者应逐步走的道路。 八支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将瑜伽哲学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由以下八个步骤组成 。
- 道德行为准则,例如非暴力、诚实、不盗窃、禁欲和贪婪。
- Niyama (自主),自律,如清洁、知足、忏悔、学习和对上帝的奉献。
- 体式(坐着) - 保持舒适稳定的姿势。
- 调息法 (tempering technique) – 调节呼吸和调节生命能量 (prana)。
- Pratyahara (控制感官) – 将五种感官的意识向内转动。
- Dharana (专注) – 将思想集中在一个物体上。
- Dhyana (冥想) – 保持专注和平静心灵。
- 三摩地是一种心灵完全静止并体验到与物体合一的感觉的状态。

本章向您展示如何逐一仔细练习这些步骤,以逐步实现灵性成长并最终达到三摩地。 特别是,Yama 和 Niyama 被强调为瑜伽练习的道德基础,以及通过控制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和鼓励为他人着想来建立内心平静的关键要素。
3. Vibhuti Pada(超自然能力章节)
Vibhuti Pada 解释了来自控制思想和加深专注或 siddhi 的超自然力量。 本章建议,通过特定的冥想练习,可以获得超越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各种通灵能力。 例如,阅读他人思想并看到过去和未来的能力。 .












然而,帕坦伽利并不认为这些超能力是瑜伽的最终目标。 相反,这些能力是练习者评估自身进步的指标,表明真正的目标在于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超越超能力的解放。 需要强调的是,沉迷于精神力量是需要小心的事情,因为它有可能偏离真正的目标。
4. Kaivalya Pada(孤独之章)
最后一章 Kaivalya Pada 讨论了瑜伽练习或解放 (kaivalya) 的最终目标。 Kaivalya 的意思是灵魂 (Purusha) 完全独立于物质世界 (prakriti),并将自己确立为纯粹的存在。












本章详细解释了从心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即离开轮回。 据传,通过获得真正的自我意识并完全放下物质依恋,一个人可以体验永恒的自由与和平。 这种状态不仅仅是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是一种真我完全绽放的状态,据说是一种终极幸福与和平的状态。


瑜伽经对现代的影响
瑜伽经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指导原则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寻求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人。 现代社会面临着各种心理挑战,例如压力、焦虑和孤独,而《瑜伽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哲学来应对这些挑战。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心灵平静的冥想和减轻压力的深呼吸技巧都是基于这段经文的教义。 冥想在现代社会很普遍,其有效性已得到科学证明。 通过冥想,您不仅可以恢复内心的宁静,减轻压力和焦虑,还可以培养自我意识,为更充实的生活奠定基础。
























瑜伽体式(姿势)的练习也被广泛接受为改善身心健康的工具。 体式不仅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还有助于平衡身心和减轻压力。 此外,通过呼吸练习 (pranayama),您可以调节自己的身心能量,保持较平静的心态。
对于今天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来说,《瑜伽经》中提出的教义从其哲学的深刻性中提供了普遍的智慧,同时在回答科学问题时保持了灵活性。 特别是,冥想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对那些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寻求解决方案的人很有吸引力。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断受到外部刺激和信息的影响,但《瑜伽经》向我们展示了恢复内心宁静和重新审视我们真实本性的方法。












瑜伽经与佛教哲学的比较
瑜伽经与佛教哲学有很多共同之处。 两者都宣扬了让心灵平静和将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的道路,但最终的目的和方法存在差异。 在佛教中,涅槃是目标,教义以无我和空性为中心。 涅槃是一种摆脱所有痛苦的自由状态,意味着个人自我的消灭。












另一方面,瑜伽经重视 Purusha(自我),并旨在实现它的存在。 Purusha 是个体和纯粹意识本身的本质。 Kaivalya 是指 Purusha 完全独立于物质世界并恢复其原始光芒的状态。
在道德行为准则方面,可以认识到佛教中的八正道与瑜伽中的阎摩尼雅玛之间的相似之处。 八正道是消除痛苦的八道:正见、正念、正言、行、行、生、正努力、正心、正禅。 这些行为准则在鼓励对他人的同情心和自律以及建立内心的平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每种方法的解释和目的都因文化背景而异。 佛教强调无我的概念和对自我的执着,而瑜伽经则强调对真实自我的认识和对个人本质的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在拥有共同目标的同时,在各自的哲学框架内从自己的角度追求人类的精神成长。
从业者的推荐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许多练习者通过他们基于瑜伽经的练习证明了内在的变化。 特别是,它被广泛报道可以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加深自我意识。 例如,一位练习者告诉我,通过阿斯汤加瑜伽,她感受到了身心的统一感,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了更稳定的心理状态。
瑜伽经的教义也适用于现代组织的领导和教育环境。 它的价值正在通过正念计划被重新评估,这些计划将冥想和强调身心健康的举措作为工作方式改革的一部分。 这些计划不仅可以减轻员工的压力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更具协作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
























在教育领域,还引入了冥想和瑜伽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压力,并创造一个更宁静的学习环境。 还希望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学生能够为充分发挥潜力和过上更充实的生活奠定基础。
总结
从古至今,《瑜伽经》作为结合深厚灵性和实用性的经文,继续影响着许多人。 它的哲学和实践体系超越了单纯的个人成长,而是作为促进精神自由、社会和谐和道德生活的指南。
通过深入理解这段经文并将其融入您的日常生活中,您将获得智慧以建立更丰富的生活。 瑜伽经不仅仅是经典文本,它们继续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用的智慧,它们的教义将成为我们过上更和平、更快乐生活的指南针。 冥想和瑜伽练习是探索内在自我和培养真正自我意识的有力工具,是现代世界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有效方法。
瑜伽经的教义不仅可以促进个人成长,还可以成为建设更美好社会的基础。 鼓励对他人的同情心和道德行为将为创造一个更加支持和和谐的社会铺平道路。 这种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并没有失去其价值,并将在未来继续影响许多人。





